關於定向
一項挑戰體能和智力的運動
定向是一項國際性的運動,考驗定向賽員的體力和智力。定向最簡單的概念是根據地圖上的預先編排的控制點次序到訪各個控制點,定向賽員只可以使用地圖和指南針。定向賽員可以根據地形的特徵,作出獨立的路線選擇,最快完成整個賽程的賽員勝出。定向運動的特點在於賽員需要同時間導航、快速作出決定、以及維持高的跑速。
定向的專項和形式
徒步, 越野, 滑雪及沿徑定向
定向最初應用於軍事訓練,現在已經演變出各式各樣的比賽專項和形式。國際定向聯盟目前認可了四個定向專項,包括徒步, 越野, 滑雪及沿徑定向,而在這四個項目之中,徒步定向(只依靠雙腿跑動)應該是最多人參與和認識的一項,因此,在這個網站所指的定向大多是徒步定向。徒步定向亦有五花八門的形式,由在森林舉行的傳統長距離賽事、到近期發展迅速的城市短距離賽事。大多的正式定向比賽都是個人參與的,亦有少部分賽事需要團隊合作,例如接力賽和團隊奪分賽。




香港定向賽事類別
歡迎所有市民/未接觸過定向的人免費參與,例如世界定向日(由各屬會舉辦)、全民定向同樂日(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活動主要在城市/公園舉辦。
以七種顏色劃分賽程要求的定向技術難度(由易至難:白 – 黃 – 橙 – 紅 – 綠 – 藍 – 棕),未/初接觸定向的人士可以按自己能力參加白色或者黃色的賽程;活動主要在郊區舉辦。
定向技術難度要求更高的賽事,只允許香港定向總會會員參加(成為總會會員)。
聯賽成績以一年作結算,分成男女子組別,再以年齡劃分成二十多個組別(M/W 10, 12, 14, 16, 18, 20, 21, 35, 40, 45, 50, 55, E, M60),其中M/W 21是公開組別,所有年齡的賽員皆可參與;M/W E為精英組別,只有合資格的賽員才可參與;其餘組別賽員必須符合年齡要求才可參與。
聯賽亦分為短距離(城市舉行為主)、中/長短距離(郊野舉行為主)兩個項目,兩個項目的聯賽成績獨立計算。
定向技術難度要求更高的賽事,分為短、中、長距離賽事,通常在每年12月尾舉行。
定向裝備
適合全民參與的平價運動
定向裝備十分簡單,你只需要一個基本的指南針、電子控制卡(租借或者自備)、地圖(由賽會提供)、運動服裝以及運動鞋(根據賽區會有所出入),就已經足夠參加定向活動。 定向賽事大多在三小時內完結,參加者無需帶備營帳、睡袋或爐具等等的裝備。






定向地圖
一種特製、通行全球的地圖
作為一項國際運動,定向地圖的獨特設計令到定向賽員都可以閱讀和理解世界各地的地圖:一名挪威的定向賽員可以輕易地參與在日本舉行的定向賽事和閱讀地圖。這有賴於定向地圖圖例規範的設立,令到定向地圖的繪製得以統一。
定向地圖與一般的郊區或地形圖有以下的分別:定向地圖
- 採用較大的比例(由1:4000至1:15000不等,而一般郊區地圖的比例通常小於1:25000)。等高線的間距可以小至5米甚至更小。
- 可以顯示更微細的地形特徵,例如不明顯小徑、溪流、個別的大石,這有助賽員的導航和賽程的設計。
- 能夠顯示地貌或植被的可跑性,由此賽員可以決定離開路徑、進入森林導航與否。
- 只有少量的字。例如,地方名稱和等高線數值不會在定向地圖顯示。
7種顏色
定向地圖上主要有7種顏色,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特徵。
棕
地形 – 等高線會顯示地貌特徵。
黑
岩石和大石 – 一類特別的地形特徵,向賽員顯示危險、可跑性、導航等資訊,以及可作為控制點的位置。
人造特徵 – 路徑網絡、 建築物和牆壁等等。
藍
水體和沼澤地 – 顯示水以及與水有關的植被,例如沼澤。
白
典型的可通行森林 – 一種可跑性高的森林。
黃
空曠地(再細分數個類別) – 一種可跑性高的地貌,表面有草、苔蘚或零散樹木。
綠
不同密度的森林 – 顏色愈深,森林愈茂密,可跑性愈低。
紫
疊印符號 – 例如賽程符號 (包括起點、控制點、終點)、賽事禁區和水站。
定向賽程
越野式
賽程由起點、控制點和終點組成,這些點會在實地以定向燈籠顯示、亦會在地圖上準確標示;除非特別指明,賽員可以自由決定所有控制點之間的路線,唯賽員必須根據次序順序到訪各個控制點,最快完成賽程的賽員勝出。

奪分式
賽程由起點、控制點和終點組成,這些點會在實地以定向燈籠顯示、亦會在地圖上準確標示;每個控制點會有各自的分值,賽員可以自由決定到訪那些控制點,在限定時間內得到最高分值的賽員勝出。

起點
三角形 – 地圖會在起點或在起點前派發。實地會設有起點標誌。
控制點
圓形 (附有數字) – 實地會設有標誌。
終點
雙圓形 – 越過終點線代表賽事完結。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